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2021年沪教版初中化学初三第二学期6.2《盐和肥料》测试

   日期:2025-04-09     来源:www.medlth.com    浏览:793    
文章简介:6.2《盐和肥料》测试 1、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化肥中,是复合肥的是(    ) A.NH4Cl    B.NH4NO3    C.KNO3    D.Ca32 2.下列所给出的物质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水平增加并且生成新...

6.2《盐和肥料》测试

1、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化肥中,是复合肥的是(    )

A.NH4Cl    B.NH4NO3    C.KNO3    D.Ca32

2.下列所给出的物质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水平增加并且生成新物质的是(  )

A.烧碱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纯碱

3.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Ca2  生石灰   氢氧化钙    B.KOH     烧碱   氢氧化钾

C.Na2CO3   纯碱     碳酸钠    D.NaHCO3  苏打   碳酸氢钠

4.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办法

A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B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C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D

检验硫酸钠中是不是含有氯化钠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中,既是碱类,又可作为化学肥料的是(    )

A.氨水    B.熟石灰    C.氯化铵    D.磷酸钙

6.下列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种类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种类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2Hg+O2

分解反应

B

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Cu+CO2

置换反应

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H2O═H2CO3

化和反应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办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

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肯定含有Ag+

C.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根

D.有机物肯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有机物

8.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很多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

A.HCl    NaCl      ZnSO4    B.MgCl2     NaNO3     KOH

C.Na2CO3     BaCl2  CuSO4    D.KCl     NaCl      NaNO3

9.如图中甲—戊是初中化学容易见到物质。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分别是酸或碱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溶液能与戊反应生成丁

C.甲→戊只能通过置换反应达成    D.不可以由甲通过一步反应生成丁

10.下列是针对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有关实验,其中适当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测定纯度

取适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固体水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很多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Cl-、CO32-    B.H+、Na+、CO32-、SO42-

C.NH4+、K+、NO3-、Cl-    D.Cu2+、Ca2+、Cl-、NO3-

12.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判断变质状况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溶液适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B.取溶液适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酚酞溶液

C.取溶液适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D.取溶液适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

 

 

2、填空题

13.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 ②熟石灰 ③碳酸钠 ④氯化钠 ⑤碳酸钙 ⑥碳酸氢钠等,在生产、日常有广泛的作用。请按下列需要填空:

⑴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 ⑵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

⑶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⑷农业上可以用_____中的溶液来选种。

14.分类法是学化学的要紧思想办法。现有下列三组物质:

A.空气、熟石灰、冰水、蔗糖            B.KOH、C2H5OH、Ca2、NH3·H2O

C.NH4Cl、Na2CO3、SO2、Na2CO4

(1)填写下表空白。

组别

A组

B组

C组

分类标准

纯净物

①____

不是上述分类标准的物质

空气

②_____

SO2

 

(2)请仿照检验CO2的反应原理,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15.化学用语是学化学的要紧工具。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铁离子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

③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

④3个氯原子______。

(2)生活不能离开化学。现有A 硝酸钾 B盐酸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这四种物质,选择适合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_____;②是复合肥料的是_____;

③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④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1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策略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中,过滤操用途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

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__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

白色固体样品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

 

小虎同学觉得白色固体中还有物质不可以确认其是不是存在,其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要确认,仅需将上述实验策略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______________即可。

【办法感悟】若其它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适合的试剂,最后依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3、实验题

17.甲、乙两同学进行如图①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 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

 

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剩余的反应物是_______。

烧杯C中的溶质大概是________。

A.NaCl、Na2CO3B.NaCl、CaCl2      C.NaCl      D.CaCl2

18.某同学根据课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200g水平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1、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③中玻璃棒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

(2)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缘由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实验2、用正确办法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水平分数为40%的氯化钠溶液。

在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则他的错误操作会致使配制的溶液水平分数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同学想将配制的200g4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0%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3)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除去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CaCl2 、MgCl2 ,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策略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ƒ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aCl2         ② MgCl2 ③ NaOH ④Na2CO3

蒸发结晶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可以使氯化钠不纯,缘由是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19.赣南的客家围屋好似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现有五种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 氯化钡和碳酸钠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只有相邻物质间能发生反应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物质A的浓溶液有脱水性,炉具清洗剂中常常含有B物质,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1)B物质的水溶液的pH______7(填“>” “=”或“<”)。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才能攻破防线,那样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铁     ②二氧化碳     ③氢氧化钡

20.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去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适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字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肯定没(写名字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2、处置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下面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肯定含有些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5、计算题

21.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对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的鉴别。取废液的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溶质水平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20g时不再产生气泡,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水平为5g,并绘制了图像。

 

通过图像可知该废液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请计算图像中a点的数值为________。

计算当碳酸钠溶液加到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水平分数是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属复合肥。A、含有氮元素,属氮肥;B、含有氮元素,属氮肥;C、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复合肥;D、含有磷元素,属磷肥。故选C。

2.A

【分析】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并且水平增加,符合题意;B. 浓盐酸具备挥发性,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水平降低,不符合题意;C. 浓硫酸具备吸水性,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水平增加,但没新物质生成,不符合题意;D. 纯碱是碳酸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水平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3.C

【分析】A. Ca2――熟石灰――氢氧化钙,错误; B. NaOH ――烧碱――氢氧化钠,错误;C. Na2CO3――纯碱――碳酸钠 ,正确;D. NaHCO3――小苏打――碳酸氢钠,错误。故选C。

点睛:熟悉物质的俗称、学名、化学式。

4.B

【分析】A、氧气会与灼热的木炭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除掉过量的稀盐酸,正确;C、灼热的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没办法判断是混合气体中原有些二氧化碳,还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错误;D、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且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错误。故选B。

5.A

【分析】A、氨水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且含有氮元素,又可作化学肥料,正确;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碱;不含植物成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不可以作化学肥料,错误;C、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错误;D、磷酸钙是由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错误;故选A。

6.D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A、化学方程式不正确,氧气是气体,化学式后面未标气体符号;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没单质,不是置换反应;C、化和反应字写错,应该是化合反应;D、表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种类都正确;故选D。

考试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种类的断定

7.D

【分析】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 可能不是二氧化碳,任何没助燃性的气体都可以,错误;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氯化银,不可以证明溶液中肯定含有Ag+,错误;C、酸会与碳酸盐、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含有碳酸根或是活泼金属,错误;D、有机物肯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正确。故选D。

8.D

【分析】

【剖析】

依据已有些物质的性质与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剖析解答即可。

【解析】

A、pH=11的溶液呈碱性,盐酸不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存在,错误;B、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可以共存,错误;C、碳酸钠和氯化钡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可以共存,错误;D、这三种物质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正确;故选D。

9.C

【分析】甲、戊为氧化物且甲为黑色固体,甲可以转化为戊,因此甲可以是氧化铜,戊是二氧化碳;乙、丙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种,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且氧化铜可以和乙反应,因此乙是酸,丁为碳酸钙,丙是碱-氢氧化钙,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A、乙是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正确;B、丙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正确;C、氧化铜可以和碳、一氧化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未必通过置换反应达成,错误;D、氧化铜不可以一步反应产生碳酸钙,正确。故选C。

10.B

【分析】①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钠,该选项办法正确;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假如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假如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酚酞试液变红色,假如原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办法不正确;

③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假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进一步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该选项办法正确;

④取适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因为氢氧化钠也可以吸收水蒸气,因此会致使称量的结果偏大,该选项办法不正确。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能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可以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可以引入新的杂质。

11.A

【分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很多的OH-;

A、四种离子间不可以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很多共存,故选项正确;

B、H+、CO32-结合生成水,不可以很多共存,故选项错误;

C、NH4+和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可以很多共存,故选项错误

D、Cu2+和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可以很多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一样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假如不可以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可以共存的;比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可以共存的。假如可以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可以够共存的;比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可以够共存的(由于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可以相互结合生成水)。

12.C

【分析】A、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该两种物质都能使酚酞变红,错误;B、氢氧化钠、碳酸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C、 BaCl2 + Na2CO3 = BaCO3↓+2NaCl,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都显中性,不可以使酚酞变色,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说明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正确;D. 取溶液适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只能证明是不是含有碳酸钠,不可以证明是不是含有氢氧化钠,错误。故选C。

13.⑤    ①    ⑥    ④    

【分析】

⑴可用作补钙剂的是碳酸钙,故选⑤; ⑵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故选①;

⑶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故选⑥;    ⑷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

14.  盐  C2H5OH  SO2+2NaOHNa2SO3+H2O

【分析】B组乙醇是有机物,不是碱;C组除SO2外,氯化铵、碳酸钠、硫酸钠等物质是盐;

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15.  2Fe3+  H2O    3Cl  D  A  C  B

【分析】(1)①离子的表示办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②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其分子式为:H2O;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办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④原子的表示办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原子,就可表示为:3Cl;

(2)①碳酸钠具备碱性,可以用作洗涤剂,同时也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的生产,故答案为:D; ②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元素的肥料,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复合肥料,故答案为:A;③氢氧化钙具备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C;④盐酸具备酸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金属去锈,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重点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地方加上适合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依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6.  漏斗  NaOH  Ba2  稀HCl(或稀HNO3)  Na2CO3  BaCl2+ 2AgNO32AgCl↓+ Ba2 或BaCl2+ Na2CO3BaCO3↓+2 NaCl,NaCl + AgNO3AgCl↓+ NaNO3  Ba2溶液

【分析】(1)过滤操用途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2) 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BaCl2 +Na2CO3==BaCO3↓+2NaCl,无论沉淀C是碳酸钡还是硫酸钡,都不生成碱性物质,溶液B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存在。由于硝酸钡能与碳酸钠或硫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或硫酸钡沉淀,故硝酸钡没有。(3)碳酸钡沉淀溶于稀硝酸,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取少量沉淀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沉淀,故白色固体样品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无论氯化钠是不是存在,实验中所加的试剂氯化钡溶液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没办法确认氯化钠是不是存在。实验过程中假如将氯化钡溶液改为硝酸钡溶液,可预防对氯化钠检验的干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物质成分的能力。

17.Na2CO3ABC  

【分析】

【解析】

实验结束后,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说明A中反应后碳酸钠过量,B中氯化钙过量,因此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肯定有剩余的物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因此溶质肯定有氯化钠,混合后碳酸钠与氯化钙两者那个过量,溶液中还会有那个,故选ABC。

18.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AB  偏小  200  MgCl2+2NaOH=Mg2 +2NaCl  CaCO3  ④  浓盐酸有挥发性

【分析】实验一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有哪些用途是加速粗盐的溶解; 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有没溶解的氯化钠被过滤掉了,所以所得精盐少了;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会致使氯化钠降低,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只能致使水平增多,故选:AB;实验2、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多,从而致使溶质水平分数偏小;‚某同学想将配制的200g4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20%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x g,则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水平不变:200g×40%=(200+ x)×20%,解得x=200g;(3)①步骤①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2 +2NaCl;②步骤②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CaCO3;ƒ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2NaCl+2H2O+ CO2↑;蒸发结晶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不可以使氯化钠不纯,缘由是浓盐酸有挥发性。

19.  >;  Na2CO3+2HCl===2NaCl+H2O+CO2↑;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分析】物质A的浓溶液有脱水性,因此A是硫酸;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盐酸;B可以和盐酸、硫酸反应,因此B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E可以和A硫酸反应,因此E是氯化钡;D可以和C盐酸及氯化钡反应,因此D应该是碳酸钠,则B是氢氧化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1)A是硫酸:H2SO4;(2)B与C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3)依据判断五种物质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碳酸钠、氯化钡,铁只能和酸反应,但酸不相邻,故错误;二氧化碳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需要,故错误;氢氧化钡能和盐酸及碳酸钠反应,符合需要,故正确;故答案为:③.

20.(1)碱性过滤(2)CuSO4+Ba2=Cu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

(3)硫酸钠、碳酸钠(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分析】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1)原无色废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操作l的名字为过滤。(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2=Cu2+BaSO4↓。(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肯定没硫酸钠、碳酸钠。实验活动2、处置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4)混合后废液中肯定含有些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21.  氯化氢和氯化钙  0.88  7.2%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废液,滴加Na2CO3溶液有气体放出,说明废液中有HC1,当Na2CO3溶液过量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由此可知废液中含有些溶质为: HC1、CaCl2;a点代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体的水平,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水平为,二者生成化钠的水平为y

  Na2CO3+ 2HC1=2NaC1+H2O+CO2↑

  106             117       44

  20g 10.6%     y         

  ,解得=0.88g,y=2.34g;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17

                z

,解得z=5.85g

 当碳酸钠溶液加到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水平分数是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